嘉宾介绍
  • 会议主持:汤文成教授,东南大学机械工程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汤文成,毕业于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学)。获博士学位。现任东南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院长。长期从事先进制造技术领域的教学和科研工作,特别是对有限元方法、优化设计理论等有较深入的研究,在工程结构的性能分析、动态结构优化设计、产品的虚拟设计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先后主持敏捷制造使能技术、863江苏地区现代集成制造系统总体方案设计与关键技术等国家科研攻关项目。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与会议上发表论文130多篇,编写出版本科生、研究生教材5部,指导攻读博士和硕士学位的研究生达60余人。

  • Jürgen Fleischer(弗莱厄希)教授,卡尔斯鲁厄理工大学机械学院院长、机床与制造技术研究所所长,巴符州研究中心主任

    Jürgen Fleischer ,德国巴符州人。1985年卡尔斯鲁厄应用科技大学毕业,1989年获卡尔斯鲁厄大学(现名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KIT)工学博士。现任卡尔斯鲁厄理工大学机械学院院长、机床与制造技术研究所所长,巴符州研究中心主任。长期在高校和全球著名企业工作,先后任MAG-IAS机床集团董事长、ABB戴姆勒-奔驰运输公司先进制造技术副总裁、庞巴迪运输(欧洲)公司商务事业部总裁等。主要研究方向为机电一体化、机床设计和物料搬运系统、微机床和微加工等。

  • Ömer Sshim Ganiyusufoglu(葛兴福)博士, 沈阳机床集团董事长顾问、同济大学兼职教授

    Ömer Sshim Ganiyusufoglu,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市人。毕业于德国柏林工业大学机床与制造技术专业,获博士学位。现任沈阳机床集团董事长顾问、同济大学兼职教授。长期从事数控机床的设计和制造技术。曾任德国TRAUB机床公司系统项目部主任、德国MAZAK机床公司大连分公司管理主任、德国INDEX机床公司大连分公司总经理。

  • 张 曙 教授,同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代制造技术研究所名誉所长

    张 曙,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现任同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代制造技术研究所名誉所长、江苏省如皋市人民政府顾问,并曾任香港理工大学客座教授、哈尔滨工业大学兼职教授、上海理工大学机械学院名誉院长等。长期致力于先进制造技术以及机床产品创新的研究。先后主持多项中德政府科技合作项目和国家科技攻关项目。获得国防科工委的《光华科技基金一等奖》、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的《科技成就奖》、上海市人民政府的《上海市科技功臣》、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的《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以及香港《蒋氏科技成就奖》和香港理工大学《杰出中国访问学人》等重要奖励和荣誉。

  • Stefan Ruhrmann教授,KIT全球先进制造技术研究所(苏州)总经理

    KIT全球先进制造技术研究所(苏州)总经理。徳国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KIT)先进制造所所长。数字化技术全球顶级专家

  • 袁华博士,德国“中欧工业技术咨询”总经理兼首席咨询顾问

    袁华,毕业于合肥工业大学机械系,留校任教。1988年赴德深造,先后在德国斯图加特大学机械制造系力学研究所和机床研究所工作,并完成博士论文,获工学博士学位。在斯图加特大学机床研究所任职8年里,进行了多项实际应用的研究,撰写了大量研究报告,并在国际会议和德国专业杂志上发表10余篇论文。1998年至2010年任德国雄克公司大中国区总经理。2011年起,任德国“中欧工业技术咨询”总经理兼首席咨询顾问,致力于中德两国间机械制造领域里的技术咨询工作。同时兼任同济大学客座教授和合肥工业大学客座教授。

  • 张明博士,埃马克(太仓)机床有限公司总经理

    张明,1983年同济大学机械系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毕业,1986年获硕士学位。1987年赴德国继续深造,师从于亚琛工业大学机床研究所(WZL Aachen Technical University)T. Pfeifer教授。1994年以优异成绩获亚琛工大机械系工学博士学位。同年进入德国机床工业界,2007年后,在德国斯莱福机床集团(现更名为联合磨削集团)中国公司任首席技术官、德国蓝帜刀具公司中国公司任总经理。目前在埃马克(太仓)机床有限公司任总经理,同时担任上海同济大学机械与能源学院兼职教授。

  • 张为民教授,同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张为民,同济大学机械系毕业,获得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现任同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代制造技术研究所副所长、中德学院生产系统教研室主任、全国高等学校制造自动化研究会理事、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汽车现代化管理分会委员。主要从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教学、科研工作,研究方向是制造系统及自动化、数字化制造技术、单元化制造及其控制技术。   参与并完成30多项国家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重点科技攻关以及企业委托项目。发表“磁悬浮列车轨道梁机加工”、“CAE仿真在手机环境试验中的实现”等论文30余篇。申请专利1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2项。